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全會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未來5年的重大改革舉措,承上啟下,至關重要。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一脈相承,為做好2025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光大銀行作為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落實黨中央關于經濟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自覺用黨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統一思想和行動,不斷深化對經濟金融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既把握大勢、堅定信心,又正視困難、保持清醒,注重目標引領,把握政策取向,強化系統思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
一、深學細悟,用心領會,準確把握黨中央關于經濟金融工作的部署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一系列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都對包括金融領域改革在內的深化改革工作作出重大部署,要求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力,旨在著力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我們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過程中,不能就金融論金融,不能泛泛推動工作,必須堅持全面系統學、融會貫通學、統籌結合抓、協同推動抓,精準把握黨中央關于深化改革和經濟金融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全面領會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一是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邏輯”。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五個注重”的重要要求,“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注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注重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把“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放在首位,凸顯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邏輯之一,要求我們必須始終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總供給和總需求、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五方面關系,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聚焦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要、階段特征和結構特點,主動在大局中謀劃工作,確保各方面改革發展工作相互配合、協同高效。
二是順應高質量發展的“大趨勢”。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了這一重要論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轉變經營觀念,積極探索業務轉型,拓展多元利潤來源,有力有效處置風險,穩中求進、循序漸進,在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三是把握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戰略機遇。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指出“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只有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實現準入暢通、規則一致、設施聯通、監管協同,才能擴大市場規模容量,在更大范圍內深化分工協作、促進充分競爭、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必將給金融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我們要主動服務構建并積極參與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尤其是統一的金融大市場,在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當中,創設更高質量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做出光大特色。
四是主動加入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賽道”。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有效的資源配置手段,金融必將在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在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金融體系在風險識別、風險定價、風險配置中的作用,通過特定的金融制度安排應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所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通過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生命周期相適應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支持科技創新驅動生產力迭代升級,服務數智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助力形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空間。
二、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光大銀行作為國有金融機構,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深化金融改革的目標任務,有力落實金融改革重大決策部署,切實堅守主責主業,強化責任擔當,堅持把國之所需、民之所盼與光大所能更加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把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做實、做出特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一是在科技金融領域聚力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科技金融支持服務體系,創新“專精特新企業貸”等特色優勢產品,配套金融服務政策,構建“商行+投行+私行”服務新模式,堅持“投早、投小”,通過布局初創賽道、深耕成長領域、聚焦成熟板塊等有效舉措,為“硬科技”企業提供更為精準、優質、高效的綜合金融服務。2024年1至11月(下同)科技型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分別比2024年初增長21.8%、39.5%。
二是在綠色金融領域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完善綠色支持政策,通過“綠色金融+”系列服務著力支持新能源、工業綠色化、綠色交通、綠色基建。全行綠色貸款比2024年初增長32.8%,其中,清潔能源貸款比2024年初增長40.1%。同時,成功參投長江經濟帶綠色碳中和鄉村振興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實現市場首單長江經濟帶能源基礎設施類REITs落地,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光大理財持有綠色金融債券近300億元,新增綠色產業投資超百億元。
三是在普惠金融領域“增量、擴面、優價”,通過推進“擴鏈、強鏈、優鏈”行動,為先進制造企業上下游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探索普惠金融服務的新模式、新路徑,精準支持重點領域小微市場主體,提升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全行普惠貸款比2024年初增長13.54%,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0.79個百分點;普惠型涉農貸款比2024年初增長30.5%,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7.73%。針對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專精特新貸款比2024年初增長16.4%。
四是在養老金融領域打造“養老賬本”和“養老規劃”兩大專業工具,深耕“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三大業務板塊,拓展線上“養老金融”專區,創建“適老化服務特色網點”,讓“銀發族”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養老客群AUM規模1.49萬億元,比2024年初增長6.5%。個人養老金賬戶AUM規模比2024年初增長39%。完成適老化改造達標網點1586家。
五是在數字金融領域強化科技賦能,研究制定《光大銀行數字金融工作方案》,強化公司業務數字經營能力,提升零售金融數字化服務質效,推進業務線上化、移動化、智能化、生態化,推出更多數字化產品,發布“裝在口袋里的服務大廳”,提供一站式作業平臺服務。發揮“光大云繳費”領先開放便民繳費平臺優勢,打造數字金融生態,涵蓋超17000個繳費項目,直聯客戶超過2億戶,繳費金額近8000億元,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三、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履行金融央企責任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這一重大課題,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要義,為金融系統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指明了方向。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的必然要求;是金融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必然要求;是堅持守正創新,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必然要求。我們要深刻把握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內涵要義和實踐要求。
一是要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金融行業以信用為基礎,沒有信用就沒有金融。金融企業必須堅持契約精神,恪守市場規則和職業操守,把誠實守信作為安身立命、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在經營管理中,不僅要強化他律,落實法規制度和監管要求,更要注重自律,讓誠信真正成為金融從業者的道德修養和內在追求。
二是要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求富民厚生、義利兼顧。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營利性的雙重屬性,不單純以營利為目標,營利性要服從功能性。金融行業要樹立正確義利觀,堅持國家利益優先、人民利益至上,切實履行好社會責任,讓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群眾。
三是要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穩健審慎”是經過長期實踐總結出的經營智慧和生存法則。金融行業要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既看當下又看長遠,不貪圖短利,不急躁冒進,不超越承受能力過度冒險,穩妥推進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四是要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守正就是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做好五篇大文章;創新就是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便利人民群眾,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不搞偏離實體經濟、規避監管的偽創新、亂創新。
五是要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金融領域是強監管、重規則的領域,金融業活力靠市場,秩序靠法治,要在法治化軌道上運行。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嚴格遵紀守法,依法依規經營。
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建設金融強國,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關注我們